在ASCO四月的快報上報道了Car-T 細胞治療實體瘤的一個臨床結果。這個由Baylor醫(yī)學院Nabil Ahmed醫(yī)生主導的臨床實驗共招募了17位復發(fā)的Her-2陽性肉瘤病人。Car-T細胞是針對Her-2設計。給藥從104細胞/每平方米體表面積的起始劑量開始一直升到108細胞/每平方米體表面積,沒有發(fā)現(xiàn)顯著的藥物毒性。在所檢測的9位患者中有7位病人血液中檢測到Car-T細胞存活超過六周的證據,這9位病人的給藥劑量都大于106細胞/每平方米體表面積。這些病人在接受Car-T療法時均未接受其他療法,中位總存活期為10個月,其中一位病人觀察到腫瘤超過90%壞死的臨床表現(xiàn)。
【藥源解析】:目前腫瘤免疫治療的最熱門話題無外是抗PD1/PDL-1抗體和Car-T細胞了。前者已經在黑色素瘤和非小細胞肺癌領域獲得FDA認可;Car-T細胞在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領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療效,獲得FDA的上市許可應該是在不遠的將來。Car-T治療血液性癌癥的前景普遍看好,因為血液性腫瘤的靶點好(CD19、CDCD30、CD33),這些藥靶已經在抗體制藥上取得了成功。在Car-T CD19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領域,無疑賓西法尼亞大學Car-T細胞先驅Carl June醫(yī)生領導的團隊居領先地位,而Car-T 細胞治療實體腫瘤依然還在摸索階段。在實體腫瘤的藥靶上,Her-2、EGFR、VEGGR-2是比較公認的選擇,因為抗體藥和小分子藥均在這幾個分子靶標上取得了成功。其他靶標有CEA、Mesothelin、GD2等。在Car-T細胞治療實體腫瘤的進展中,目前還只是考慮安全性和Car-T 細胞的給藥周期與劑量。兩年前Carl June醫(yī)生發(fā)表了兩例用Car-T細胞針對Mesothelin治療實體瘤的臨床實驗報道,主要是安全性和Car-T 細胞的藥代動力學實驗。這兩個患者不僅安全,而且Car-T細胞一次靜脈給藥,基本上在兩三個月都能測到Car-T細胞的存活證據。
以上的靶向Her-2的Car-T細胞治療Her-2 陽性肉瘤的臨床實驗雖然樣本量較小,病人總數(shù)只有17例,但所有受試者基本安全。Car-T細胞存留期超過六周,雖然有效性還遠不到可以評估的地步,但是安全性結果還是鼓舞人心的。在Car-T細胞的開發(fā)過程中,安全性問題幾乎讓這療法胎死腹中。早期的安全性有超敏反應,這種反應若不能及時應對則是可以致命的。FDA一度也因此中止了Car-T細胞的臨床實驗。
除了超敏反應,白細胞介素風暴癥“Cytokines release storm”是Car-T細胞療法的第二個安全性問題,在第一位經由Car-T CD-19療法治療成功的兒童身上,一度白細胞介素六(Interleukin -6)的血液濃度1000倍于正常值,病人高燒不退,幸好Carl June醫(yī)生知道有一個抗Interleukin -6抗體,用過之后高燒控制,否則這個實驗恐怕又會被FDA喊停。
在新藥開發(fā)上,安全性是第一道坎,所以這個報道是令人鼓舞的。至于有效性,尚難評估,一是樣本量太小,二是那例發(fā)現(xiàn)腫瘤壞死的病例尚無Car-T細胞在腫瘤內浸潤的資料。Car-T細胞治療實體瘤還有許多的坎,比如藥靶,比如Car-T細胞進入腫瘤的量等。不過,基本安全的報道總算讓一些致力于Car-T 細胞治療實體瘤的研發(fā)者和公司松了一口氣。萬事開頭難,過了安全性這一關,后面的路就能繼續(xù)走下去。
Car-T 細胞療法治療血液腫瘤已經是過了“Proof of concept”階段,而在治療實體瘤上還是剛剛起步。賓西發(fā)尼亞大學的Carl June 醫(yī)生是先驅也是領先者。目前這個領域還算較新,主要的大學和研究院為賓西發(fā)尼亞大學賓、Baylor醫(yī)學院、NCI、Sloan Kettering memory Cancer Center、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和西亞圖的華盛頓大學。中國的301醫(yī)院也起步不晚。雖然Car-T 細胞療法治療血液性腫瘤已傳捷報,而治療實體瘤則是抗癌的主戰(zhàn)場,一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格局值得期待,無論誰率先沖線,對千千萬萬實體腫瘤患者來說都是福音。
版權所有:2014-2015 廣州市金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/許可證編號:粵ICP備15000157號